冲床送料器和模具怎么找平行 “矫直机”下“工作辊”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贸易
1501 阅读

冲床送料器和模具怎么找平行

“矫直机”下“工作辊”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矫直机”下“工作辊”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矫直机下工作辊的结构原理是
1 改线部分
该部分可实现无吊装自动放线,应该安装于钢筋调直机前端约6-8米以外,以确保钢筋调直过程中有足够的张力和长度富余量。
2、调直筒部分
该部分主要靠对称的5套曲线调直轮加调直筒的旋转供线材在双曲线的作用下较完全的消除应力并推进线材运行。利用调直轮支架左右丝的前进后退可随意调整线材的平直度,从而完面线材的调直工作。主要有调直筒支架、轴、调直轮支架。
3、牵引送料部分
该部分主要有主动送料箱(前箱)与被动送料箱(后箱)各一套。主动送料箱靠大架7.5kw电机为动力传递给送料箱蜗杆带轮,并带动蜗轮轴轮与啮合的活动支架齿轮及轴。从而带动两端装配的一对送料轮来完成送料。在主动箱蜗轮轴的后面装配带动被动箱的链轮及链条,从而带动后面的被动箱来完成调直前后的整个送料工作。主要有箱体、蜗杆、蜗轮及轴,活动支架及轴、送料轮、链轮、链条等组成,某些机型根据需要没有设置被动送料箱。
4、切断部分
该部分主要有一台4kw-4极电机带动液压泵站产生液压动力,通过电磁换向及溢流阀控制平行道轨活动小车的油缸活塞飘走上装配的活动上刀往复行程与油缸座上装配的固定圆底刀行程交错移动,从而把经过圆底刀的线材切断。由于线材在运行中切断,切断时的瞬间阻力推动活动小车前行,形成跟刀运动。当活塞杆带动下刀回位后,供线材消除了阻力,这时活动小车在重砣作用下被钢丝绳拉回复位,回到初始待切状态。主要有4kw-4极电机。齿轮泵、电磁换向阀、溢流阀、积成块、活动小车,平衡道轨、高压油管、储油箱等组成。
5、料架部分
当调直好线材通过活动小车上的圆底刀,进入受料架后,顺从受料架前行到预先设定的尺寸时,通过导料斜板顶动定尺器装配的接近开关,常闭板成断开形式,这时接近开关发出信号给电器控制电磁换向阀的交流接触器控制换向阀换向,换向后输出的油路在高压溢流阀的作用下形成8-10mpa的压力,推动油缸活塞与上刀前行,在通过固定圆底刀的孔时,把圆底刀孔中行进的线材切断,此时在电器控制柜中间时间继电器的作用下控制在0.2秒左右后,再次控制电磁换向阀换向,换向后输出的油路在低压溢流阀的作用下形成2.5-3.5mpa的压力推动油缸活塞与下刀后行从而完面单条钢筋的切断循环。当线材顶动接近开关时,同时发给计数器信号,供计数器计一次数,达到规定的切断根数后,计数器自动断电,切断了系充运行的电路,控制调直电机自动停机。

无心磨床磨肖时走在后面有跳动怎么解决?

磨床调试:
1.砂轮以经磨损严重:重新修整砂轮。
2.金刚石修刀磨损严重或损坏,要换修刀,建议使用结合修刀。
3.砂轮修整过细,表面过于光滑,要加快砂轮的修正速度,或者更换修刀。
4.砂轮修整器进给机构间隙过大造成修整不均匀,调整修整器进给丝杠间隙。
5.砂轮使用不当,与被加工材质不匹配,更换与砂轮材质相匹配的砂轮。
6.砂轮震动过大造成尺寸不稳定:重新校正进给砂轮震动。
7.重新校正进给系统的间隙,使之达到要求进度。
8.导致传动出现问题,转速不一致,造成工件磨削不一致。检查传动皮带,主轴的止退轴承有无松动或者变频器,伺服马达故障。
9.被加工的工件尺寸变化大造成精磨尺寸不稳定,检查上道工序的预留和尺寸变化
10.砂轮的传动皮带松动,造成砂轮在重切削时线速度降低,更换或调紧传动皮带。
11.磨削时冷却不够充分,磨削液的比例不够造成发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最大程度的增大冷却水和磨削液比例,使工件冷却充分。
12.微量进给不够灵敏,有爬行,造成延时进刀,增加轨道润滑,排除进给丝杆间隙。
13.工件弯曲,造成跳动,不能完全磨削工件面,校正工件的直线度,调整好磨削区域。
圆度不良误差大
1.中心高调整不当(见中心高的调整方法资料)中心高可以根据砂轮与导轮的切点往上3-8mm。
2.砂轮表面已钝,不能充分磨削,重新修正砂轮,重使砂轮获得良好的磨削力。
3.砂轮不平衡有震动造成工件圆度不良,校正砂轮震动(见砂轮平衡资料)
4.砂轮硬度过高与工件的材质不符,更换与工件材质相匹配的砂轮(砂轮选择表)
5.前后导板调整的不够好造成工件进出有斜度,调整前后导板与导轮表面就行。
6.砂轮没有修圆,重新修整砂轮检查砂轮法兰固定螺丝有无松动。
7.导轮法兰松动,造成修整时摆动,检查导轮法兰固定螺丝有无松动。
8.金刚笔不够锋利,或者固定螺丝松动,砂轮导轮金刚笔不够锋利,修导轮需用尖锐的。
9.导轮转速过快,或者表面有杂物,减慢导轮速度,重新修整导轮。
10.磨削角度不正常,造成工件受力不均匀。调整磨削角度,理论上为砂轮宽度的80%偏前。
11.被加工的产品尺寸和圆度误差大过大,造成一次磨削不能消除,增加磨削次数,被加工的工件要符合要求。加工前圆度是尺寸余量的1/3内为佳。
12.支持刀片过薄,在经受压力时产生抖动现象,更换成合适的刀片,一般4mm-15mm以下的工件刀片比工件小2mm,(见刀片选择表)
13.工件需要加工的表面经过铣扁或者钻孔处理造成工件重心不均匀,磨削时产生跳动。调整送料方式,依送料方式选择磨削角度,增加压料装置减低工件调整量,(见铣扁工件磨削办法)
14.工件直线度不好或者变形,造成抖动,校直工件,减少磨削量,增加磨削次数。
15.导轮主轴或者砂轮主轴间隙过大,重新校正砂轮或者导轮主轴的间隙。
16.磨削液过脏有杂质,或不能冲洗干净砂轮气孔,更换冷却液,冷却液要跟被加工件材质匹配。
17.光洁度过差影响圆度测量,调试设备或者更好的光洁度。
18.工件有烧伤,造成尺寸分散大,依照尺寸分散误差过大处理。
19.砂轮或导轮主轴松动 ,请专业人员调整或者维修。
专注度不良
1.进出口导板调整不正确,观察工件运动轨迹及通过时的受力变化(资料)
2.磨削区域不正确,造成工件摆动,正确调整磨削区域及导轮、砂轮与工件的接触角度。
3.中心高度过低,适当增加中心高度或者更好的尺寸与外径。
4.砂轮或导轮修整器磨损严重,修不平其表面,通过铲花或磨削处理(看情况,建议专业人员)
5.磨削角度过于偏前或者尾部,尽量让磨削角度在砂轮中部。
6.砂轮或者导轮的仿形板磨损严重,用精密平面磨床修复,平面度达到0.002mm内最佳。
7.磨削量过大,减少磨削量,增加次数。
8.上道工序加工时工件变形弯曲,校直工件,减小磨削量,增加磨削次数。
9.工件过长,大于砂轮宽度2倍以上,建议使用特殊的扶料装置来尽可能获得圆柱度。
10.刀片平面不平,造成加工时工件弯曲变形,刀片的平面度越好,获得的圆柱度和尺寸会更好。
11.刀片的高度前后不一致造成工件不是水平移动,检查垫片或刀片前后高度是否一致。
12.使用的砂轮材质不对,一般是砂轮过硬,更换合适的砂轮。
13.工件有铣扁或打孔,适当的放低中心高,有必要需要加装料装置。
光洁度不高
1.砂轮修整速度过快,减慢修整速度,用结合修刀可适当加快修整速度。
2.砂轮粒度太粗,更换适当的砂轮来配合工件材质和磨削量。
3.磨削区域不对,磨削火花偏前或者偏后,一般磨削区域在中部偏前的位置,砂轮宽度的80%。
4.前后导板没有调整好造成工件1/3的位置不好,重新调整前后导板与导轮平行,使工件匀速通过。
5.工件通过速度快,减慢导轮速度,或者导轮的倾斜角度。
6.修砂轮的金刚笔不够锋利或者有松动,换新的金刚笔,结合修刀可关水修一次,再开水修。
7.砂轮或导轮主轴的间隙大,请专业人员检查,根据情况来调整。